這個萬億賽道開啟“拿錢模式”,坐飛機通勤不遠了

2024-11-05 01:34:09 4

作者丨潘磊

編輯丨海腰

圖源丨Midjoury

“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eVTOL公司正式運營商業航線”。

某頭部eVTOL公司一位人士稱,受限於相對漫長的整機適航取證等難題,eVTOL雖然受到投融資市場追捧,但商業化還面臨一些現實阻礙。

這些阻礙還包括起降點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備。

但蜂擁而至的投資者,卻對此並不擔心。

睿獸分析提供的“低空經濟”產業圖譜顯示,2024年以來與低空經濟有關的融資事件達到了201起,其中8家eVTOL整機公司從投資者處拿到了融資。

這其中沃蘭特完成5輪融資,籌集的資金或超5億元人民幣。

沃飛長空也搞定了3輪融資。

一位資深投資人士稱,其的確看好eVTOL的前景,原因是其代表了一種出行方式革命,屬於未來多元交通體系種的“剛需”,同時符合國家戰略。

但他也強調,現在整機企業已經沒有好的投資標的了。

“我們會去尋找一些產業鏈機會,而且目前也有落地專案”。

eVTOL開啟“拿錢”模式

eVTOL的全稱叫“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因為具有電動和能夠垂直起降的特性,eVTOL被認為是一種未來交通方式,其概念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歐美等航空工業發達地區。

但eVTOL真正成為熱門話題,跟2016年Uber入局頗有關聯。

作為出行領域變革的標誌性玩家,Uber涉獵多個業務,其中就包括未來感十足的“空中計程車”。

eVTOL因此成為創業者和投資者的寵兒,並湧現出不少熱門公司,比如億航智慧、Joby Aviation、Lilium、Archer等,而且都已經在美股上市。

隨後也有一些新的eVTOL公司出現,主要集中在中國,包括沃蘭特、小鵬匯天、時的科技、峰飛航空等,多數創立於2020年左右。

在這其中,小鵬匯天2021年就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超過5億美元資金,當年就成為“獨角獸企業”。

小鵬匯天的投資者包括高瓴創投、雲鋒基金、紀源資本、紅杉中國、五源資本、鐘鼎資本、小鵬汽車和IDG資本,清一色大牌機構。

明星投資者扎堆小鵬匯天,讓eVTOL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但在那之後,eVTOL賽道的話題度有所降低。

比如2023年,睿獸分析的產業圖譜顯示只有寥寥數家eVTOL公司從投資者手中拿到了錢,而且金額要麼沒披露,要麼僅為“數千萬人民幣”。

進入2024年之後,eVTOL突然變得炙手可熱。

睿獸分析提供的資訊顯示,進入2024年以來,eVTOL就開啟“拿錢”模式,已披露的融資金額為41.77億元。

以沃蘭特為例,從今年3月初到8月中旬,5個月時間完成了5輪融資,前後一共有14家機構參與了這些融資。

在獲得資金彈藥後,這些企業計劃大規模製造eVTOL。

近日,小鵬匯天位於廣州的智造基地正式動工,該基地將生產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的飛行體部分,規劃年產能1萬臺。

時的科技也在完成新一輪融資後,官宣了在安徽蕪湖建立總裝製造工廠的訊息。

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未有一家eVTOL開始真正在國內運營商業航線。

“不是一個企業的單打獨鬥”

“eVTOL已經被視為解鎖低空經濟的最大增量”。

沃蘭特一位人士表示,這是政府、投資者等多個相關方聚焦該領域的主要原因。

不過該人士認為,到目前為止eVTOL賽道雖然很火熱,但在技術等多個方面還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條真正實現商業化運營的航線”。

“這涉及到很多因素”,人士稱,eVTOL跟當前的直升機運營模式很像,卻不完全相同。“目前比較迫切的就是適航取證比較慢”。

至於低空空域管理,其認為並沒有太大問題,“空域管控也有從軍用到民用的趨勢”。

“就像直升機一樣,只要航線獲批,起飛前只要報備就可以”。

據介紹,沃蘭特將會在2026年實現整機取證突破。

但在這之外,eVTOL商業化還有其他配套方面的瓶頸。

“使用者無法直接購買一個eVTOL,而是需要一個航空公司來規劃航線,這就涉及到起降點等各種基礎設施,以及售後維修設施”。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2B的商業模式,而且需要一個生態,“不是一個企業的單打獨鬥”。

公開資料顯示,沃蘭特已經與南航通航、中航材航空救援、亞捷航空集團等簽訂戰略合作及意向訂單700餘架、訂單金額超150億元,涉及的應用場景包括低空觀光、短途運輸、應急救援、城市治理等。

根據沃蘭特高階副總裁、合夥人黃小飛在今年5月份的說法,eVTOL過去十多年沒有實現產業爆發,原因在於成本、效率、安全三者不能兼顧。

但現在eVTOL代表著10倍級的成本降低,10倍級的效率和10倍級的安全,商業模式變得可行。

來自辰韜資本的相關人士也認為,目前影響eVTOL商業化落地的最大原因,的確是整機方面的適航取證。

整機投資視窗已過,但產業鏈還有機會

“商業化落地主要阻礙還是整機技術認證問題,也就是適航取證”。

辰韜資本執行總經理張子衡表示,飛機的安全度都是十的負六次方,而eVTOL需要十的負九次方才能夠在城際間進行交通。

據瞭解,民航局對不同場景的飛行器有不同的安全度要求,如觀光區使用的飛行器需要達到十的負六次方,而人口稠密的城市則需要達到十的負九次方的安全度。

在安全方面,中國民航局的標準與美國標準相同。

他認為,對於eVTOL企業來說適航取證是一個門檻。

另外他還提及,即便eVTOL實現了商業化落地,初期票價肯定也比較貴。

“eVTOL會比高鐵還貴”,他表示,這種出行方式解決的是一些應急需求,“比如城際間的交通,你要去趕飛機,或者急救,等等,這不是大多數人能夠消費得起的日常場景”。

在他看來,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eVTOL推廣初期較貴的票價,究竟該怎麼解決?

誰來承受這個高票價?

他稱,一個可能的路徑在於,政策能夠有一些補貼。

至於eVTOL所面臨的低空空域管控,他認為不是一個大問題。

“未來低空政策是會有突破的,這個無需擔心,要不然相關部門就不會提搞eVTOL了”,他認為,中國的直升機產業沒有美國發達,開放程度也沒有美國那麼高,但是肯定會放開一部分,“該有的政策是會有的”。

另外,他還提及,eVTOL對空域的要求也有自己的特點。

“比如珠海到深圳,eVTOL可以走海上路線,對空域的要求會低一些,再有就是港口之間的eVTOL航線,這種城際交通沒有想象那麼難”。

對於中國在eVTOL的優勢,他認為“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系統都可以複用。“中國在電氣化方面有產業鏈優勢”。

同時,中國的eVTOL潛在市場比較大,“(政策)推行的力度比較大的話,落地會比較快”。

但他也表示,中國在航空產業鏈方面比較缺乏專業人才。

至於eVTOL領域的投資機會,他表示自己也觀察了很長時間,目前整機企業的投資機會已經很少見了。

“整機方面如果有技術背景比較好,有國外經驗的,我們還是願意去投”,他稱,對於辰韜而言目前主要是尋找一些零部件領域的機會,“比如高能量密度電池,航電等上下游機會”。

他重點提到了氫能,“氫能可以增加eVTOL的續航,而且由於液氫溫度較低,能降低被紅外線發現的機率”。

海外eVTOL有所“降溫”

作為昔日知名獨角獸,德國eVTOL公司Lilium已經正式向SEC通告破產。

Lilium創始人Daniel將公司破產的原因,歸咎於未能從德國政府處獲得一筆金額約為1億歐元的擔保貸款。

他抱怨稱,如果重來一次,不會選擇在德國創業。

在他看來,與Lilium未能從德國政府獲得貸款不同,來自美國和中國的eVTOL公司都獲得了一些來自政府層面的支援。

“創新型國家不是偶然出現的,需要公共政策來刺激創新和創造就業機會”,這位創始人如是表示。

但他創立的公司一直未能實現商業化,是導致其破產的根本原因。

財報顯示,Lilium今年上半年淨虧損8694.9萬歐元,上市後累計虧損近20億歐元,而且該公司並無營收。

到今年6月底,Lilium的賬面現金僅為1.09億歐元。

Daniel認為,一旦公司從德國政府處獲得擔保貸款,就將渡過難關。

但事情並沒有發生。

此前曾經制造出巨大熱度的Uber,看上去更早就覺察到了eVTOL的商業化短板。

2020年底,Uber就已經將其空中計程車業務“Uber Elevate”,出售給eVTOL公司Joby Aviation。

而且從市值角度看,目前掛牌的這幾家eVTOL公司均不算特別突出——Archer大約12億美元、Joby Aviation38億美元左右,億航大約11億美元。

不過有行業內人士認為,外國企業沒做成,不代表中國企業搞不定。

“像電動車領域,美國通用很早就做出了電動車(上世紀90年代通用汽車推出EV1),但後來關閉了生產線,中國卻取得了巨大成功”。

辰韜資本執行總經理張子衡也表示,中國市場規模非常大,eVTOL代表了一種出行方式變革,而且也是國家戰略鼓勵的方向。

但他強調,eVTOL是2B商業模式,沒幾個人能夠負擔數百萬元的售價,“所以市場規模無法跟2C的新能源汽車相提並論”。

據Morgan Stanley預計,全球eVTOL行業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達到350億美元,2030年增至3000億美元,2040年有望超過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