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擴充套件業務邊界,預計明年釋出掃地機器人

2024-11-08 01:32:29 2

文丨賀乾明

製圖|黃幀昕

編輯丨程曼祺

2020 年 4 月 1 日,大疆社羣出現一條帖子:大疆釋出新一代掃地機器人,效果和效率遠超戴森。點進去後,是一段大疆無人機精靈 3 近地飛過無人道路的影片:高速旋轉的螺旋槳把滿地的落葉吹向兩側,露出地面。

這個愚人節戲言可能即將成真。我們瞭解到,大疆已研發掃地機器人四年,如果一切順利,預計會在明年年中釋出,定價與市場上的高階掃地機器人接近。大疆方面回應稱,“不對未釋出的產品及與此相關的傳聞提供評論。”

一位大疆人士說,大疆要做掃地機器人,是因為該產品用到的技術與大疆多年的積累吻合,包括路徑規劃、視覺識別避障、高效能電機,以及鐳射雷達等,大疆在開發無人機時均有儲備。

大疆希望藉助掃地機器人等品類,推動公司繼續增長。大疆創始人、CEO 汪滔在 2016 年接受採訪時判斷,無人機市場即將接近飽和,大疆的收入達到 200 億元可能就到頂了。這一年,大疆的收入同比增長超 60%,達到近 100 億元人民幣。

據全天候科技報道,大疆 2018 年融資時在商業計劃書中估算,再過 5 年,無人機只佔營收的 50%,影像板塊將貢獻 25%,最後 25% 則來自新業務。

2014 年以來,大疆推出一系列無人機之外的產品:有些是圍繞無人機使用者群體的其他需求,如運動相機、專業拍攝用的雲臺系統,給這些裝置充電的戶外電源;還有一些能用得上無人機技術的產品,如使用視覺識別技術的輔助駕駛方案,他們還孵化了一家鐳射雷達公司,這些車載產品同時也是大疆曾經的造車計劃延伸;還有跟無人機主業看起來沒太多關係的方向:教育程式設計機器人、孵化公司推出起售價 3.6 萬起的電助力山地車等——它們可能承載著汪滔的興趣。

大疆的收入沒停在 200 億元。據全國工商聯釋出的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榜單,大疆 2022 年的收入達到 301.4 億元。但整體收入增長更多還是因為無人機的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這一年,全球消費無人機市場份額 44.5 億美元(約 300 億元人民幣),按照大疆全球 70%~90% 的市佔率計算,大疆消費級無人機收入可達到 210~240 億元;大疆同時在中國農業無人機領域有近半市場份額,照市場規模測算,這部分可能也有近 10 億元或更多收入。算下來,無人機收入約佔大疆整體收入的 70%~80%,其它業務沒有達到預期中的半數份額。

掃地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正迅速接近消費無人機。市場參與者從原本只有 iRobot、科沃斯,增加了雲鯨、石頭等創業公司,以及小米、美的、安克創新等跨界公司。他們用自動駕駛技術改造掃地機器人,在相互競爭中持續拓展功能,現在它們不僅能用熱水自動清洗拖布、烘乾拖布,還能用紫外線殺菌。

激烈的競爭讓更多家庭接受了掃地機器人,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調研機構 Business Research 預測,到 2030 年,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份額將增長到 81 億美元(約 560 億人民幣),是 2023 年的 1.8 倍。

掃地機器人已研發 4 年,推遲釋出 2 次

2015 年的一次採訪中,汪滔談到大疆做產品的邏輯:“我們非常崇尚比較酷、比較美好的東西;在追求美的過程中會轉化成一種戰鬥力,這種戰鬥力最終會做出好產品。” 他將酷和美視為品味,大疆的商業決策、產品設計、技術取捨,“最終都會落在品位上”。

這讓大疆成為中國消費電子行業的異類。大多數公司會選擇風險較低的方法開發新產品,比如許多手機公司早期產品都像是跟著蘋果、三星從一個模具裡出來的,多年之後才有自己的風格。大疆願意冒險,去做行業內少有的獨特設計。比如其 2021 年釋出的全場景運動相機 DJI Action 2,可以用磁吸模組拓展成多個形態,適配不同的拍攝場景。憑著對原創、設計、品味與品質的看重,大疆經常被稱為中國最像蘋果的公司。

希望做出不一樣產品的另一面,則是大疆要投入比同行更多的時間開發產品。這在競爭者眾多、產品迭代迅速的掃地機器人領域尤為困難。

我們瞭解到,大疆至少從 2020 年就開始研發掃地機器人。當時掃地機器人在市場上得到初步驗證,老牌掃地機器人公司科沃斯,專門創業做掃地機器人的石頭、雲鯨,跨行業進入的小米、美的、安克創新等公司的掃地機器人銷量幾乎都在增長。

那時掃地機器人的功能還有很大完善空間:如開啟後噪音大;底部的清掃滾軸容易纏上頭髮導致宕機;視覺系統難以識別寵物糞便,掃地機器人甚至會直接碾上去等。

最佳化這些功能和體驗,是大疆開發掃地機器人的重點突破方向。但汪滔對品味的追求,意味著大疆團隊只做到這些還不夠。過去四年,大疆掃地機器人團隊規模擴充套件到約 300 人,接近部分該行業創業公司的規模。

在大疆秘密研發掃地機器人這 4 年裡,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已經被染成紅海。一旦某個產品的新功能得到驗證,同行們幾個月就會跟進,以此迭代產品。如雲鯨早年率先推出掃拖一體掃地機器人後,自動清洗拖布功能很快就成了同類產品的標配。今年以來,僅石頭、雲鯨、科沃斯、追覓 4 家公司,就釋出了 16 款不同型號的掃地機器人。

當年掃地機器人上存在的問題,也在這些公司的相互競爭過程中逐步最佳化。大多數使用者在意的滾軸纏繞毛髮問題,行業中已有多個解決方案,比如改變滾軸形狀、內建刀片切割等。掃地機器人的吸力,也從 2000Pa 提升到近 20000Pa。

在這樣極度競爭的市場,任何公司要拿出一款與眾不同、有競爭力的產品都非常困難。我們瞭解到,大疆已至少 2 次推遲掃地機器人釋出。一次是去年,另一次是今年 5 月。一位大疆人士說,汪滔看完計劃上市的產品後決定不賣了,直接賣第二代,“基本要重做一個產品”。

類似的情景也出現在大疆嘗試的其他新專案中。如大疆孵化的 Amflow(安流)電助力山地車,起售價 3.6 萬元起,也是汪滔重點關注的專案,產品設計大改過多次,才確定最終方案。

一位接近大疆的人士說,大疆有很多新專案都沒有上市的機會,“掃地機器人也有這個風險”,儘管大疆已定下明年推出掃地機器人的計劃。

大疆方面稱,上文提及的掃地機器人專案團隊規模和創始人在專案中角色等資訊和事實有出入。

進入多個品類,3 條擴張主線

從大疆過往釋出的產品看,其擴張有三條主線。

其中前兩條主線是消費電子行業的常規擴充套件邏輯:一是沿客戶群拓展,滿足同一群人的更多需求;二是沿著自身積累的技術棧拓展,複用研發能力,做更多產品。

第一條線上,大疆賴以起家的無人機給它帶來了一批專業影視創作和戶外拍攝使用者。自 2014 年起,大疆陸續為他們提供更多產品,這包括專為電影攝影師開發的三軸手持雲臺系統、熱成像相機等。2015 年後,影片平臺流行,手機攝像成為主流,大疆又推出為手機設計的手持穩定器、無線麥克風等產品,還發布了各種場景易上手的相機,如小型的三軸雲臺相機、運動相機等。

2023 年 12 月,大疆釋出戶外電源產品 DJI Power 系列。大疆高階企業戰略總監張曉楠稱,越來越多的大疆使用者帶著無人機和手持產品走遍大江南北,他們看到了使用者的訴求,“推出 DJI Power 系列能進一步完善大疆戶外生態”。

第二條線上,大疆重點積累了機械控制、導航、路徑規劃、視覺識別、影像、電源管理等技術,都是無人機產品和後來一些影像產品所需的模組。

沿著這一脈絡,大疆最大膽的一次嘗試可能是 2016 年前後試圖造車。據我們瞭解,大疆造車的想法與蘋果類似,一度要做 L4 級的無人駕駛車輛。這需要一個公司既能造好整車,又能蒐集資料、研發無人駕駛演算法。

經過調研和初步嘗試之後,大疆打消了念頭,決定把資源投向同步啟動的自動駕駛系統開發專案上,也就是大疆車載,該部門已於 2023 年從大疆獨立,改名為卓馭科技。

在此期間,大疆也孵化出鐳射雷達公司覽沃科技。2020 年,鐳射雷達單價普遍數萬元時,覽沃以 “千元級” 鐳射雷達贏得關注和訂單。但隨著智駕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覽沃慢慢在市場上失去存在感。

掃地機器人也是大疆沿著技術棧拓展的新專案之一。

汪滔心中所想的更遠未來是智慧機器人無處不在的世界。2016 年汪滔還接受採訪時曾說,機器人都是 “瞎子”,而大疆做的事可以增強機器人的視力,未來可以應用到無人駕駛、工業製造、家庭機器人等領域。

我們瞭解到,2019 年,大疆第一次系統地梳理了企業的使命和願景:做空間智慧時代的開拓者,讓科技之美超越想象。

“空間智慧、科技之美是什麼意思,大家一開始都不理解,後來和汪滔做訪談才搞明白。” 一位大疆人士說。他對我們總結:空間智慧與 IoT 不同,IoT 強調裝置相連,大疆設想的空間智慧是萬物有感知、控制模組和能力,更強調物品本身的智慧;科技之美是一種 “整體設計上的美和效率的美”,“好用的東西一定好看”。

後來汪滔自己接受採訪時則這樣描述:“鳥兒在雨林裡穿梭,那麼靈巧,飛翔得那麼優美,掠過一根根樹枝,但絕對不會碰到一枝一節”,“空間智慧” 則是給機器人裝上視覺感測器、鐳射雷達,用上態姿感知技術和智慧演算法,“能夠像鳥兒一樣優美、自如、安然地飛翔”,就是空間智慧和科技之美。

此外,大疆服務影像從業者、戶外拍攝人群的部分產品,也可從大疆多年積累的技術棧中獲得支援,如戶外電源產品 DJI Power。目前全球市佔率最高的戶外電源廠商正浩創新,創始人王雷之前就是大疆電池研發部負責人。

除前兩條常規主線外,大疆還有一些產品拓展並不容易觀察邏輯。這些專案典型的特徵是,汪滔對它們傾注了較多精力。上文提到的電助力山地腳踏車 Amflow 就是一個例子。

今年 7 月,Amflow 釋出時,大疆也推出了用於腳踏車的電助力系統 DJI Avinox。它瞄準一個潛在規模更大的市場。據調研機構 Market Research Guru 統計,到 2026 年,全球電助力腳踏車(Pedelec)市場規模將達到 333.8 億美元——超過大疆所在的消費無人機行業。

大疆孵化的電助力山地車。圖片來自 Amflow。

Amflow 之前,汪滔重點關注的另一個專案則是 2019 年推出的教育機器人機甲大師 RoboMaster S1,它配備 31 個感測器,可感知影象、光線、聲音、 振動,能識別多種物體,感應物理打擊等。

“機甲大師” 既能用上大疆積累的技術棧,也有汪滔對機器人的熱愛。2014 年大疆與紅杉資本全球合夥人邁克爾·莫里茨(Michael Moritz)洽談融資時,對方問汪滔有什麼可以幫忙,他說:大疆要辦全球的機器人賽事,紅杉能否幫忙?RoboMaster S1 釋出時,汪滔稱它為 “獻給全球青少年和科技愛好者的禮物”。教育機器人專案發展並不順利。2023 年 12 月,大疆宣佈停止出售教育機器人等產品,專案就此擱淺。

大部分中國創業者或企業家是在為公司生存,進而為做大規模和抵禦競爭不遺餘力。贏和保持贏就很難了,他們很難分心去在意贏的姿態是否好看,是否有風格。

大疆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近乎壟斷的市佔率使它有充足的資金探索新可能。大疆同時有與收入和利潤規模不成比例的品牌聲望,這家公司每年收入數百億元,比華為、比亞迪、小米都低了一個數量級,但它的新品釋出都會引起海外媒體、社交網路的熱切關注。

這塑造和強化了創始人的一些特質:汪滔是大疆的最終評判者和規則制定者,不滿意就可以不釋出產品;他參與設計大疆位於深圳西麗的總部 “天空之城”,這棟建築蓋了 6 年才完工。

汪滔近年深入簡出,大疆的公司治理情況也相對神秘。公開可見的變化是,大疆的人才不斷出走:Robomaster 專案負責人魏基棟、研發總裁王銘鈺、研發結構部負責人唐尹、農業無人機業務負責人吳旭民等紛紛離職,大疆的員工也更多出現在雲鯨智慧、正浩創新等公司裡。

汪滔的導師、曾任大疆董事長的李澤湘曾在接受我們訪談時談到大疆的人員流動,他說:“大疆的組織管理確實要完善,但關鍵是有沒有好的產品,能不能把產品推出來。”

掃地機器人將是大疆給這個問題的回答之一。

李梓楠對本文亦有貢獻。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