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01:33:08 2
十年前的子彈正中眉心。
11月6日,奧迪集團釋出三季度財報,汽車交付量為407390輛,同比下降16%,營業利潤暴跌91%,僅為1.06億歐元。前三季度的運營利潤僅為20.9億歐元。
回想10年前,幻如隔世。2014年,奧迪在全球狂賺60億歐元,奧迪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施泰德表示,主要感謝中國市場帶來的貢獻。在全球174.1萬輛銷售業績中,中國市場的銷量達到了57.89萬輛,佔比33%。
圖源:一汽奧迪官網
從全年利潤60億歐元,到單季利潤1億歐元,這是奧迪急速下墜的速度。我們常說BBA不行了,如今在確切的數字對比下,才發現BBA下滑的速度,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快。
德國豪華三傑,全部走下神壇
德國三傑,賓士、寶馬、奧迪均在這幾天釋出了三季度財報,一句話評價:業績大幅下滑。
從交付量來看,寶馬前三季度在全球市場的總交付量為1754158輛,穩居德系傳統三強銷量之首。不過在中國市場,今年前9個月其累計銷量52.4萬輛,跌幅13.1%,是所有市場中跌幅最大的。
賣52.4萬輛用了9個月,相比之下,比亞迪一個月就賣了50萬輛。
圖源:寶馬官網
賓士也不好過,2024 年第三季度業績資料顯示,賓士營收為 345.3 億歐元,同比下降 6.7%。淨利潤僅 17.2 億歐元,同比下降 54%。
在銷量方面,賓士三季度全球新車銷量為 59.46 萬輛,同比下滑 3%。其中,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尤為不佳,銷量為 17.07 萬輛,同比減少 13%,是全球降幅最大的單一市場。今年前三季度,賓士在華累計銷量為 51.22 萬輛,同比下滑 10.2%。
寶馬、賓士、奧迪,德國豪車三強同時暴跌,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BBA都在今年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特別是在中國市場以及核心汽車業務板塊的營收上,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
10月30日,雷軍也在微博發文稱:BBA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國內廠商學習,但也不要迷信BBA。國產品牌正在全面崛起。
圖源:雷軍微博
事實上,“BBA”的現狀,只是合資豪華品牌在國內市場的一個縮影。
包括凱迪拉克、林肯、路虎、捷豹、英菲尼迪等曾經國內消費者備受追捧的豪華品牌旗下車型,都已經逐漸“失寵”。
2021年,凱迪拉克中國全年累計銷量23.31萬輛,創下年度銷量新紀錄,但到了今年上半年,凱迪拉克銷量跌至6.2萬輛,同比暴跌28%。
傳統豪華合資品牌,再不自救不行了。
“中國特供”車型,能否拯救BBA?
BBA的自救之路,從“中國特供”車型開始。
中國有著迥異於這個世界市場的東方文化,有著迥異於這個世界的市場,有著迥異於這個世界的消費者群體。要想在中國市場取得一杯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從這點來看,中國市場有點像漫威電影中的“瓦坎達”,有一套區別於世界,屬於自己的套路,簡單來說,想立足中國市場,得適應中國的本地化。
本地化究竟是什麼?在過去,BBA們所謂的本土化,是在車機系統上安裝影片軟體、是接入微信車載版、或是QQ音樂和抖音短影片,但這只是一廂情願。
圖源:奧迪官網
舉個例子,所謂本土化,我們可以參考電影行業“關於引進電影的本土化翻譯”——《Madison County Bridge》這部電影,直譯是“麥迪遜縣大橋”,而國內片名的翻譯是《廊橋遺夢》;再比如《Flipped》直譯《轉變》,國內片名的翻譯是《怦然心動》,把中文的美與劇情相融合。
BBA所犯的,就是簡單直譯,一點本土化的基因都沒有,所以才會有一系列的迷惑操作。比如“現在手機導航這麼好用,車輛完全沒有必要再用導航了,你自己去下載個APP不就行了”。
相比之下,國內車企的做法,是打通地圖和充電網路之間的連通,在車輛上隨時顯示充電站的各個位置、是否有車在充,並自動規劃充電路線。
好在,雖然有點晚,但BBA確實意識到了本土化方向跑歪了的問題。既然自己無法理解中國市場,那就擁抱中國車企吧。
11月7日晚,上汽奧迪第一款採用奧迪字母標“AUDI”的產品正式亮相,這是奧迪首次不用四環車標。同時,新車將採用上汽電子電器架構及智慧網聯絡統,大幅縮短研發週期。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車型由中國團隊主導開發、使用中國供應鏈、首批僅在中國上市的新合作模式,屬於中國特供車型。
圖源:上汽奧迪官網
上汽奧迪CEO曾公開表示,無論產品定位還是價格,上汽奧迪不再只對標賓士和寶馬,新勢力品牌也是其研究物件。同時還強調:這次一定能達到目前新勢力智駕的“主流陣營”水平。
除了推出中國特供車外,奧迪還計劃引入華為的智駕系統,據奧迪方面規劃,未來將有更多奧迪車型搭載華為智駕系統,包括旗下首款國產電動車型奧迪Q6L e-tron,將會應用奧迪與保時捷聯合開發的PPE豪華純電動平臺,也會搭載華為智駕。
BBA自救:擁抱中國本土勝利者
像奧迪這樣的“中國特供模式”,也正在成為外資品牌轉型的趨勢。
同為豪華品牌的賓士,也在放大中國研發團隊的主導權。其於明年上市的新車純電CLA,首次啟用中國本土智駕供應商,將應用行業領先的“端到端”技術方案,提供城區道路導航輔助駕駛等功能。
這個功能的資料來源於中國,且首批僅為中國使用者開放。據36kr報道,賓士正在考慮提升供應鏈在中國的本土化,而這一切也都將由其中國研發團隊來操刀。
圖源:奧迪官網
同時,賓士還與北汽、福汽共同投資140億元,加快新一代中國專屬車型投產。此次投資的重點是中國專屬的長軸距GLE,作為賓士在華的熱銷車型,長軸距版為中國量身打造,也意味著GLE將正式啟動國產計劃。
最積極的是大眾。2023年12月,大眾汽車集團完成收購小鵬汽車已發行及在外流通股本總額的4.99%。2024年2月,大眾汽車與小鵬汽車簽署技術合作協議,雙方聯合開發面向中國中型車市場的智慧網聯車型,首批兩款車型已確定於2026年上市。
在這些案例中,中方几乎都扮演技術提供者一角。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國際汽車品牌加入到這場技術合作的大潮中來。
不過,那些還處於搖擺中的外國車企們要抓緊了,隨著越來越多外資車企與中國技術合作,留給你們選擇的中國品牌已經不多了。
寫在最後
隨著BBA們的覺醒,新能源戰場的真正較量現在才剛剛開始。
2020年,人民日報推出中國首部新能源汽車記錄片——《百年機遇》,在這裡借用裡面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過去一百年,發達國家在汽車工業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今天新能源汽車的到來,中國將第一次在起跑線上,去競爭代表現代文明桂冠的汽車工業。
BBA們如果還想像以前一樣過舒服日子,有點難了。
2024-11-16 0 人在看
2024-11-16 0 人在看
2024-11-14 1 人在看
2024-11-14 1 人在看
2024-11-14 0 人在看
2024-11-14 0 人在看
2024-11-14 0 人在看
2024-11-14 0 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