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S新傳熱點:電影版紅樓夢...這拍的啥玩意啊...

2024-08-31 14:29:46 11


@TuTouSuo™️

*小紅書賬號:禿頭研究所新傳考研/禿頭研究所Monsters

*本欄目以對成為公共輿論焦點的熱點事件分析為主,由禿頭所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985院校打工人撰寫,從事件介紹,到可以使用到的相關理論內容、論述語句,全方位地為25屆賽博朋友們提供學習思路與相應的可記錄語句。在保證應試的同時,也希望禿頭所能夠成為一位時代的觀察者,成為加速社會時代下得以讓過去的歷史能夠儲存下來的記錄者,用書寫、用文字,闡發獨立思考,讓理想與觀點入世,使其得以真正洞察現實生活。

*推文內容同步小紅書更新,也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小紅書賬號鴨!來和禿頭所在小紅書見面吧!


後臺回覆「熱點」

獲得所有熱點分析資源

電影版《紅樓夢之金玉良緣》

@TuTouSuo™️

最近被罵得最慘的一部院線電影非《紅樓夢之金玉良緣》了。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每一次的影視版《紅樓夢》都會受到人們的嚴格審視。更何況有了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珠玉在前,無論之後人們再怎麼翻拍,都只能被拿來比較一番。

這次的《紅樓夢之金玉良緣》上映之後,觀眾們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差評,從服化道到演員的演技,無一不被詬病。特別是在路演宣傳時,飾演林黛玉的演員張淼怡對林黛玉的理解是“離經叛道”,認為薛寶釵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得到愛情”,這更是讓觀眾們批評演員根本沒有讀懂紅樓夢,沒有理解自己飾演的角色。對經典作品進行創新性翻拍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也是推動影視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對經典作品和觀眾審美的尊重。

一、與87版紅樓的較量:一代觀眾的集體記憶

《紅樓夢》之所以能夠歷經百年而經久不衰,其根源在於作品中包含的深邃文化內涵和廣泛的文化影響,可以被稱作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現在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即使沒有完整讀過《紅樓夢》原著,也多多少少看過87版的電視劇《紅樓夢》。這一版《紅樓夢》可謂是傳播最為廣泛也是最為經典的影視化《紅樓夢》之一,已經成為一代觀眾的集體記憶。在其後拍攝的紅樓相關影視作品都會多多少少與之比較。

集體記憶可以是由社會建構的個體記憶的集合,也可以是自成一體的集體現象。這兩個向度的存在表明了個體主義和涂爾幹的集體主義之間的張力,而哈布瓦赫一開始就希望能夠在兩者之間取得某種平衡。所以,他堅信儘管集體記憶存續於人群集合體之中,並由此汲取力量,但正是作為群體成員的個體才能夠記憶。集體記憶本質上是依照現在而對過去的一種重構,而重構的框架則是由集體或社會提供的。

集體記憶在哈布瓦赫看來有雙重焦點,既是一種物理客體,又是符號象徵,為某一群體所共享。87版《紅樓夢》對於一代觀眾來說同時滿足了哈布瓦赫口中的這雙重焦點,它既是一部可以時常重溫的經典電視劇,又是其他翻拍作品無可與之比擬的經典符號。

二、對經典名著的翻拍:引起觀眾懷舊心理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電影在經典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提出了“青春紅樓”的概念,選用全新的敘事模式,構建起了一個融合了現代審美與古典韻味的視覺世界,旨在更加貼合現代青年觀眾的心理需求與審美偏好。但是這種大膽創新放在經典作品中是十分有挑戰性的,特別是經典作品會引發觀眾的懷舊心理,當看到形式創新時會更加難以接受。

美國學者Holbrook和Schindler提出關於消費者的“懷舊心理”的解釋,他們認為消費者懷舊是一種對事物的喜愛,而且這些事物更常見於人們比較年輕的時候。在文化產品的消費行為中,受眾也更加偏愛經典影視作品,因為這些經典作品能夠幫助觀眾回憶起以往經典影視作品輩出的美好時光。這同時也是電影觀眾對現代影視行業粗製濫造的不滿。

在電影路演現場,三位主演被問到各自飾演角色的遺憾時,發表的看法是“不像期待的那樣娶的是林妹妹”“靈魂契合的兩個人最終沒有走到一起”“薛寶釵最遺憾的是沒有得到愛情”……這樣的觀點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情感糾葛,瞬間把具有深邃文化內涵的文學作品解讀成了現代言情小說。

反觀87版《紅樓夢》拍攝時,劇組人員人手一本《紅樓夢》原著,集體圍讀,希望能還原出最經典的角色形象。《紅樓夢之金玉良緣》既沒有滿足觀眾的期待,也沒有做到忠於原著,觀眾集體差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ꕤ⋆⸝⸝Idealism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小破所常駐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