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1:31:04 1
2024 年 11 月 21 日,蘋果釋出了一項關於“App 生態系統在中國”的新研究報告。該報告由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居恆撰寫,旨在討論蘋果 App Store 自 2019 年以來在中國市場的成果與變化,以及中國市場對蘋果生態本身的影響。
當然了,因報告詳細記載了中國區 App Store 的營收狀況,我們也有機會從報告中搞清楚那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App Store 的“蘋果稅”到底收了多少錢?
我們知道,蘋果會對 App Store 中的大多數銷售型別收取佣金。這個被稱作“蘋果稅”的佣金,也是蘋果在 App Store 的核心收入。2023 年,中國 App Store 生態的銷售額總值大約有 37630 億元(人民幣),從規模來看,2023 年中國 App Store 的生態規模已經是 2019 年時的 2.28 倍。
圖片來源:Apple
但顯然我們不能直接用 3.763 萬億元這個數字按 30% 的費率計算蘋果的佣金,因為並不是所有 App Store 生態內的交易都要給蘋果抽成。根據蘋果的說法,蘋果不會對 App 之外數字商品購買、App 內實體商品購買、App 內廣告收費。
因此,根據蘋果的統計,在中國 App Store 共計 37630 億元中,需要收取佣金的部分只有不到 5%。為了佐證這一觀點,蘋果也曬出了這 37630 億元的大致組成:
• 數字商品與服務:3.85%
• 普通零售:66.57%
• 送餐和取餐:7.68%
• 食品雜貨:6.72%
• 旅行:6.40%
• 網約車:2.68%
• 數字支付:1.20%
• App 內廣告:4.89%
和 19 年的資料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普通零售的佔比穩定在 66% 左右。與佣金直接相關的數字商品與服務部分雖然規模有接近 60% 的增幅,但份額卻有所下降,從 5.53% 降低到 3.85%。
圖片來源:Apple
App 內廣告的佔比有所下降,但送餐取餐、食品雜貨和旅行的佔比則明顯增加。換句話說,在蘋果看來,絕大多數的 App Store 生態內的資金流動,都不需要支付“蘋果稅”。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所謂“蘋果稅”也不是那麼重?如果你真這麼想,那就被蘋果帶偏主題了。
呼籲蘋果“降稅”治標不治本
回看報告中的細節,在提到“37630 億元”這個總賬時,蘋果的說法是“促成的營業額和銷售額估算值”。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平時用 iPhone 的 App 點外賣、打車的錢,也屬於這個總賬內。在這樣的統計方式下,作為分母的總賬大大增加。
另外,數字商品和服務的營業額和銷售額與 App Store 營業額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根據蘋果的說法:
• 在非蘋果裝置(安卓手機、網頁端)上購買,在蘋果裝置上使用的數字商品與服務,算入數字商品與服務金額內。
• 在 iPhone 上購買,在非蘋果裝置上使用的數字內容,不算入數字商品與服務金額內。
因“蘋果稅”的存在,包括小雷在內的大多數消費者,都會在蘋果生態之外開通會員,之後再回到蘋果生態內使用。Bilibili 等影片平臺的主播也會要求觀眾在網頁、Android 手機上打賞。報告中這種統計方式,同樣也有“借花獻佛”,拉高分母的嫌疑。再者,蘋果提到“……中國大型遊戲開發者的平均有效佣金率低於 20%”,但如果廣告收入(不收取佣金)被用於稀釋整體佣金率,實際對開發者的分成比例也可能高於20%。
拋開報告中這些統計技巧不談,廣大消費者和開發者之所以將這 30% 的佣金(如符合蘋果小開發者標準,佣金比例為 15%)稱之為“蘋果稅”,其核心爭議點從來都不在佣金比例上,而是因為蘋果佣金“不可避免”。
和蘋果在報告中提到的一樣,30% 的佣金比例在業內只能算是平均值,部分品牌的抽成比例甚至能來到 50%。但不同於蘋果的做法,其他品牌並不排斥使用者用蘋果 App Store 生態之外消費。
得益於 Android 開放的特性,開發者可以繞過手機品牌的付費渠道,用第三方支付渠道進行低佣金收款。但在蘋果生態中,開發者無法為“繞過內購”提供任何便利。以 Android 上最常見的“跳轉網頁-拉起支付寶”模式為例,在蘋果生態中:開發者不能加入任何跳轉支付的指引和連結,甚至不能告訴使用者“網頁支付更便宜”,只允許使用者自己開啟瀏覽器,找到充值入口並完成支付。
圖片來源:Apple
以微信為例,大家應該還記得 iPhone 16 釋出之前微信與 App Store 的博弈:微信對蘋果收取“打賞佣金”不滿,蘋果則對微信打賞“繞過內購”的行為和小程式生態下狠手。雙方對峙之嚴肅,一度為新手機的發售帶來不利因素。
那麼如果開發者在軟體里加入暗示,悄悄引導使用者透過網頁端付費呢?不好意思,App Store 的應用稽覈機制會在第一時間拒絕應用上架。這種“對涉黃套殼 App 唯唯諾諾,對暗度陳倉開發者重拳出擊”、收錢不做事的情況,也是大家對“蘋果稅”不滿的集中點。
然而,對蘋果“吸血”的不滿,並未就此結束。
側載落地能給開發者減負嗎?
很顯然,蘋果這種 App Store 稽覈機制組建護城河,維護“消費稅”地位的做法,不可能僅僅激怒中國使用者。海外市場同樣有大量消費者對蘋果表示不滿。據第三方調研機構 Sensor Tower 統計,2023 年“蘋果稅”全球收入高達 223.4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600 億元。
Epic 旗下的遊戲《堡壘之夜》曾透過繞過 App Store 內部付款渠道的方式逃避蘋果稅,結果與蘋果打了許久官司,遊戲還慘遭下架四年,直到今年 7 月 Epic 才宣佈《堡壘之夜》將在歐洲地區重新上架 iOS 平臺。
圖片來源:AltStore
對此,視美國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為“印鈔機”的歐盟站了出來。在歐盟的壓力下,蘋果做出了一些讓步,在歐洲地區逐步開放第三方應用側載;Riley Testut 也在 Epic 的資助下推出了 iOS 平臺首個第三方應用商店 AltStore PAL。
那國內有可能重走歐盟的路線,敦促蘋果開放第三方應用市場,提供繞開蘋果內購的方式嗎?考慮到韓國都能讓蘋果在手機中開放第三方支付,只要有關部門認定 App Store 壟斷,蘋果的側載想必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上線。
但問題在於,蘋果對側載也有專屬的收費方式。在報告中,蘋果提到:
• 透過 App Store 和/或其他 app 市場釋出的 iOS app,每年在達到 100 萬次安裝後,開發者要為每首次安裝支付 0.50 歐元的核心技術費;
• 在開放第三方內購的市場,蘋果的服務佣金率(不包括其 app 內購買系統)在美國為 27%,在韓國為 26%,在歐洲為 17%。
換句話說,只要你在蘋果生態裡做買賣,“蘋果稅”早晚都能找到你。
佣金或“稅”,最終都會讓消費者買單
無論是蘋果口中的佣金,還是我們平常說的“蘋果稅”,歸根結底,這些都是蘋果利用其封閉生態獲得的“入場費”。不可否認,蘋果為了打造這一封閉生態,確實花了不少金錢和精力。但如果蘋果利用自己 App Store 的生態地位,不給第三方支付一個公平的競爭機會,比如禁止跳轉網頁支付,那這種行為除了得罪消費者外沒有任何作用。
圖片來源:Epic
佣金也好、“蘋果稅”也好,這些開發者無法避免的成本必定會以各種形式傳遞給消費者:開發者為了維持盈利,不得不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消費者則需要承擔更高的費用。成本轉嫁不僅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同時也抑制市場的創新活力。當然,有些海外品牌不會直接將“蘋果稅”體現在內購價格上,但這並不意味著“蘋果稅”不存在,只不過是開發者“代繳”了而已。而“代繳”導致的成本上升、利潤下降也將影響著企業未來的定價策略。
其實,現在也有不少開發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蘋果稅”表示抗議:他們會在內購頁面詳細介紹蘋果 30% 的抽成,列出這筆購買中“蘋果稅”有多少。畢竟這筆錢因蘋果而來,最後也確實交到了蘋果手上,但這樣的“抗議”始終還是少數。
解鈴還須繫鈴人,想從根本解決“蘋果稅”的問題,主動權始終掌握在蘋果手裡。
2024-11-24 2 人在看
2024-11-24 1 人在看
2024-11-24 1 人在看
2024-11-24 1 人在看
2024-11-23 2 人在看
2024-11-23 2 人在看
2024-11-23 1 人在看
2024-11-23 1 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