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1570億美元的OpenAI,依舊走在懸崖邊上

2024-10-11 14:55:52 7

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明星公司,OpenAI的人員動盪還在繼續。

10月10日,o1推理模型貢獻者之一Luke Metz,發文稱自己即將離開OpenAI。

估值1570億美元的OpenAI,依舊走在懸崖邊上

來源:X平臺截圖

無獨有偶,10月4日,Sora團隊負責人之一Tim Brooks也表示自己已離開OpenAI,將加入OpenAI的競爭對手谷歌DeepMind。

估值1570億美元的OpenAI,依舊走在懸崖邊上

來源:X平臺截圖

這對今年不斷傳出高管、元老出走訊息的OpenAI而言,並不算是什麼“大新聞”。但尷尬的是,當地時間10月2日,OpenAI剛剛宣佈完成最新一輪66億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達到1570億美元。

本輪融資為美國風投公司Thrive Capital領投,微軟、英偉達、軟銀集團、Khosla Ventures、富達、阿聯酋政府支援的投資基金MGX等跟投。

除了融資,OpenAI還與摩根大通、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桑坦德銀行、富國銀行、三井住友銀行、瑞銀和滙豐銀行建立了40億美元的迴圈信貸額度。OpenAI稱其現在可以獲得超過100億美元的流動資金,並表示,這些資金將用於繼續投資AI研究和產品、擴大基礎設施以及吸引人才等方面。

鉅額資金和超高估值的加持,也沒有打破OpenAI的核心人員出走的“怪圈”,並再次將OpenAI內部的撕扯和分歧展露於人前,即OpenAI特殊組織架構與商業化程序之間的矛盾。

這次融資無疑加劇了此矛盾。據OpenAI官網,本輪融資以可轉債形式提供。據外媒報道,如果OpenAI在兩年時間內未能成功轉型為一家營利性企業,投資者可以撤回資金,還可以獲得9%的利息。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預計OpenAI到2029財年才會盈利,屆時收入將達到1000億美元。

盈利也是目前所有大模型創業公司都回避不了的問題。“作為一家估值高達1570億美元的公司,最後投資人怎麼退出?還有此前和微軟的利潤分紅協議等一堆亂七八糟的事,阿爾特曼都必須解決,畢竟公司要活下去。”一位投資人說。

一、四分五裂的創始團隊

2023年11月17日,阿爾特曼突然被OpenAI非營利性董事會免去CEO和董事職位。與這場“免職風波”一樣令人猝不及防的是,不過5天時間,阿爾特曼就在全體員工的請願下華麗“回宮”。

但經歷了OpenAI“宮鬥”事件,ChatGPT帶來的光環被“祛魅”後,實際上,早在這場“鬧劇”發生的前5年,就有超過30位高管、工程師及員工從OpenAI離職。

本次阿爾特曼的迴歸,不是萬眾一心高呼“龍王歸位”的爽文情節,也沒有“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悲壯,究根到底,一切都是理念分歧、利益衝突的縮影。

內部分歧並沒有因這次宮鬥得到妥善解決,相反,隱患在進一步加重:是技術(包括安全)還是商業,阿爾特曼和OpenAI必須二選一。

2024年5月,OpenAI前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蘇茨克維(Ilya Sustkever)宣佈離職,1個多月後,他宣佈自己創辦一家名為“安全超級智慧(SSI)”的企業。聯合創始人之一約翰·舒爾曼(John Schulman)8月離職,加入對手Anthropic。一直力挺阿爾特曼的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宣佈自8月底休假。9月24日,技術長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辭職。

自此,憑藉ChatGPT和GPT-4拉開AI2.0時代大幕的OpenAI初始管理團隊,只剩下阿爾特曼一人。

對此,馬斯克緊跟著在X平臺上發文嘲諷“Sam Altman is Little Finger”,並轉發了與阿爾特曼合照的其他三位高管逐漸被抹去的帖子。

估值1570億美元的OpenAI,依舊走在懸崖邊上

來源:X平臺截圖

據不完全統計,OpenAI今年已經有十餘位高管離職,截至目前,OpenAI前期的11位聯合創始人,僅剩下阿爾特曼、OpenAI語言和程式碼生成團隊負責人Wojciech Zaremba,以及休假中的格雷格。

迴歸後的阿爾特曼,也在不斷收緊權力,讓OpenAI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宮變”時參與的董事會成員僅剩一人,阿爾特曼重回董事會,新成員中,商業人才顯著增多,包括前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執行長Dr.Sue Desmond-Hellmann、前索尼全球執行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Nicole Seligman,以及Instacart執行長兼主席Fidji Simo等。

這也回應了此前OpenAI關於技術還是商業的選擇。在上述投資人看來,對於當下的阿爾特曼和OpenAI而言,既然選擇了商業,那需要的人,就不能只是純粹的“技術”人了。

一位投資人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也表示,首先,OpenAI的很多元老在價值觀上和阿爾特曼等人是有衝突的;其次,他們可能也不喜歡阿爾特曼的管理風格;第三,很多人屬於OpenAI早期成員,尤其是管理層,就相當於已經鍍了層金,無論出來做什麼都會受到資本的追捧,像伊利亞一出來創業,公司估值就到了50億美元。這幾點加持之下,對於離職的人而言,離開OpenAI的個人收益可能會更大。

不過,頻繁的人員流動並沒有阻礙OpenAI擴張的野心。離職潮發生的同時,OpenAI也在瘋狂擴招,並引入了來自Instagram、Meta等多家社交媒體公司的前高管或產品負責人。據OpenAI官網顯示,目前公司有172個崗位在招,其中以技術和銷售崗位為主。

估值1570億美元的OpenAI,依舊走在懸崖邊上

來源:OpenAI官網截圖

在上述投資人看來,目前OpenAI的薪酬還是足夠有競爭力的,也會有足夠多的“牛人”留下來,公司肯定還會往前走,但到底能走多快,就需要時間檢驗了。

二、鉅額融資背後的代價

馬斯克曾在多個社交場合反覆強調,OpenAI成立時的定位是一家非營利性組織,初衷是“推動AGI造福人類”,這一性質也決定了OpenAI必將不同於一般的科技公司。

據晚點《阿爾特曼的權力之路》報道,2018年,在馬斯克離開OpenAI並拒絕為其提供資金後,OpenAI陷入了資金鍊斷裂的困境,阿爾特曼不得不尋找同盟解決困境。當年年底,他跟微軟達成了合作協議——微軟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雙方還在微軟的Azure雲平臺上進行了深度合作。

估值1570億美元的OpenAI,依舊走在懸崖邊上

來源: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阿爾特曼還重新設計了OpenAI的股權架構,在原來非營利組織的架構上又設立了一個營利實體,引入外部資本,並按照利潤的增長設立了四個階段,在前三個階段,利潤回報將向外部投資者傾斜;而到了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利潤達到1500億美元之後,OpenAI母公司將無償收回所有股權。OpenAI再度迴歸成為一家非營利機構。

這個在當年看起來天才無比的設計,卻成了阿爾特曼自己給自己“挖的坑”。在這一年內,OpenAI似乎都在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由非營利性組織完全轉變為營利性公司。

對此,上述投資人表示:“我覺得OpenAI改變肯定是遲早的事情,不然投資人怎麼賺錢?”

對於當下的OpenAI而言,沒有新的資金注入,公司也很難扛得住。據《紐約時報》報道,目前,ChatGPT是排名第二的iPhone應用程式,預計今年將帶來27億美元的收入,公司總收入為37億美元。與此同時,OpenAI今年一年的虧損預計達50億美元。這些數字還不包括向員工支付的基於股權的薪酬,以及還沒有充分解釋的幾項鉅額支出。

“o1的推理成本比原來簡單版本多了一個數量級,這個成本是巨大的。我覺得阿爾特曼要找錢的話,肯定不得不對資本低頭。資本提出了營利要求,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就只能答應。”上述投資人表示,能夠理解阿爾特曼當下的選擇。

只不過,OpenAI披露的“本輪融資以可轉債形式提供,以OpenAI在2年內完全重組為一家營利性企業為前提實現”,讓OpenAI這一次轉型有了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危機感。

“資本投錢也不可能是做慈善,大家肯定是在買一個商品,現在願意以這麼高估值投錢的人,必定是認可OpenAI的財務計劃的。”上述投資人說。

如果轉為營利性企業,對於OpenAI的意義很簡單,“它能夠上市了,未來能夠融更多的錢。”上述投資人表示,“如果OpenAI融不到更多的錢,它就只有死路一條,或者被微軟併購。”

不過,在OpenAI公佈融資訊息後,馬斯克在X上發文“OpenAI is evil”。近日,在接受採訪時,他再度激烈抨擊了阿爾特曼,“在不同的場合下,他聲稱自己並沒有變得富有,但他所聲稱的許多事情都是不真實的。現在看來,他將獲得100億美元的股票之類的回報。所以我不信任他,我認為我們不想讓世界上最強大的人工智慧由一個不值得信賴的人控制。”